西南医科大学建于1951年,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2004年起开展留学本科生学历教育,201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师资力量
学校占地2011亩。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8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984人,其中博士317人,正高级职称160人,副高级职称271人。拥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四川省“百人计划”“千人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62人。硕士生导师 629人,博士生导师34人。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专业名单:护理、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 |
招生人数 |
护理 |
50 |
中医学 |
50 |
临床医学 |
50 |
中药学 |
50 |
口腔医学 |
50 |
康复治疗学 |
50 |
医学检验技术 |
50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助学政策
学院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办学,每年投入300万元开展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就业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同时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全力帮扶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同时,经济困难学生按照国家政策可办理助学贷款。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建于1951年,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2004年起开展留学本科生学历教育,201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学校占地2011亩。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8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984人,其中博士317人,正高级职称160人,副高级职称271人。
拥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四川省“百人计划”“千人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高层次人才62人。硕士生导师 629人,博士生导师34人。学校以医学为主,涵盖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30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双学位专业5个;临床医学是ESI排名全球前1%学科。承担了“教育部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等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截至目前,我校已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西南西北片区特等奖1次,
一等奖6次,全国总决赛二等奖3次,三等奖4次。近3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5项。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13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有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厅级科研团队18个,是“四川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201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实现了国家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合作交流关系。举办了“中国酒城国际心血管研究高端论坛”“肿瘤医学高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
先后为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培养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近500人,通过科研交流与人才培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学校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单位,是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2014年学校被列入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2016年被列入立项建设单位。3所直属附属医院服务川滇黔渝结合部近4000万人民健康,是“国家级胸痛中心”“综合卒中中心”“国家卫计委冠心病介入培训基地”,是西南四省(市)结合区域的省级医疗中心。
以上是九三招生网老师为同学们整理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招生简章,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下专业和了解下学校的简介,想了解更多新闻资讯,可进入邦博尔网了解更多详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专业名单:护理、中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学费
招生专业 |
学费 |
护理 |
中职免学费 |
中医学 |
中职免学费 |
临床医学 |
中职免学费 |
中药学 |
中职免学费 |
口腔医学 |
中职免学费 |
康复治疗学 |
中职免学费 |
医学检验技术 |
中职免学费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助学政策
学院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办学,每年投入300万元开展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院奖学金、就业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同时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全力帮扶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同时,经济困难学生按照国家政策可办理助学贷款。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发展历程
1950年4月来渝进驻覃家岗 当年10月复课,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志》记载,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的前身之一,1950年3月1日,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全校1259人从 南京出发,于当年4月29日到达重庆,进驻沙坪坝区覃家岗原中正中学校址,更名为 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
学校下设秘书处、政治处、教育处、总务处、5个学生队,借用西南医院作为教学医院。来重庆之初,因缺乏实验室和师资,该校并未马上开展教学工作。1950年10月28日以及1951年3月10日,该校政治部先后撰写了《四个月政治教育计划》以及《教育工作总结》。从写于1951年3月10日的《西南医科大学教育工作总结》中看到,
1950年暑假,全体师生先将教室、实验室等进行了重新布置,重新排印了课表,于当年1950年10月30日复课,并陆续成立了16个学科或系、11个实验室及1个编译室。西南军政委员会曾批复设立西南医科大学,1950年5月3日,西南军政委员会下发《批复筹设西南医科大学方针草案》,同意设立西南医科大学,培养为人民大众服务、
并全心全意为生产大众服务的现代各种卫生干部。《批复筹设西南医科大学方针草案》还明确,为开发西南卫生工作,定校名为西南医科大学,校址设重庆覃家岗。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报道中网友所说的出版《骨折与脱位》一书的作者 谭壮,其实为当时该校副校长。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志》记载,
早在1948年中原军区四纵队卫生学校时期,时任四纵队卫生部部长谭壮便兼任该校校长,此后校名和校址变换,先后经中原大学医学院和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时期,谭壮先后任院长和副校长。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迁至重庆后,谭壮副校长、曾明任副政委。资料显示,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曾称西南医科大学,名称使用于1950年5月至1951年5月。
以上是九三招生网老师为大家介绍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学校的专业收费和助学政策,可以看出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学生如果家庭条件困难,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